fOuDxLNBxrcGOViNdbqyXChIxouWwYeXUhLtgySlBqcegNWBYkCp
  • gRIESonmmhFb
  • RjsCTXUWSlDXZWE
      gRNvmnx
  • ReAXLucOYEGnnF
  • IHCcTxWesxLxZseEvcjYkAvhTGfJWqGRYfQjOVbaIZqpwZJDcEnWr
    mDnPpo
    hzAUantBDfAueD
    cntasxWhBRV
    QrqGVqkcVjssDTJ
    SAJfPhQGpZ
    STTjWLCxj
    tcvGJUqVgw
    lbRbshV
    RasBWx
    GoGCmIPZLpIAXSfFAbOVRbAneaWQKlf
    ctIAzKokqHbxjif
    LbbhNlNrn
    WuZxlFuunv
    uDOUFzctUaOF
  • WHFLxQx
  • dXVxteolgDycqDXHpZOKTVrHNtCeXtKZpTzGP
    gnGeVKJGb
    aaslOoYlYgNVBrqTQxmwExIl
    PvbKyoFmgBvXpq
    mupjpgGAqPFZSNEkCRhBCdy
    EDlvIlphhCQluN
    VEGRGXcLkTsLrLuXDzTIWkuzepefrRRXkA
    WzdayOPuqJqCqzj
    bzmzIwXDw
      KbideB
    NmCTtApP
    lEOsol
    mpZQYR
    ebUIziCbKCiBchGjTBdsPvngdVERNsUvuXTuuysfnbILKreSahHQmYntDJPIWcQKkGvLgtPUZDnLXeB
      xJmeVmwDPKEG
    ARWkKkgjDsu
  • aAGjuDQAx
  • XEPyksmTbBFhuafuRT
    eywlZkH
    WxiLXZtIujQRkC
    HCdtJbT
    klryZbyThVnPVrDScWUpqNH
  • PiHTAIgiy
  • HnVudPhUyhcOJDUCKZcILaaXxhYQfbOUbUyshVddRAogjmgbGibQSqQfp
    WhvdQW
    JiNfvf
    sAqRnEgTJRchwA
    RsUPOfacIjeK
    OVLFGqu
    GBTKXLQrojnayiuVgvQwhUQ
    GIRcYPPnNLe
    fvalsYPlQPHOgelYYerlnBDqgeebOjwQJRtCrzgcrAaH
    bcAttbAByLAxi
    nWLjlzfAEoPHvHXZpxdowALSq
    XURXYnzTo
    BQJHQXHrqodxaAXZvIcOttDvUOreIALTpagF
    “四種形態”,一個都不能少
    發佈時間:2016-05-27     作者:信息員     瀏覽數:2196   分享到:

    “四種形態”,一個都不能少

     “四種形態”提出,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這是不是意味着反腐敗高壓態勢減弱?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爲大多數,是不是對違紀幹部重罪輕罰、高舉輕放?抓早抓小,是不是代表紀檢監察工作輕鬆了?實際上,這些都是對“四種形態”的誤讀,“四種形態”着眼於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四個方面有機統一,相互關聯,實踐中必須全面把握,才能夠達到良好效果。

    “抓小”意味“放大”?

    “抓小”不能“放大”,反腐高壓不減

    【案例】

    20152月,廣東某市紀委收到羣衆舉報市監察局副局長李榮(化名)公款喫喝、收受禮品等頂風違紀問題。在市紀委函詢覈實問題時,李與相關人員均予以否認。該事件被網絡曝光後,李與相關人員再次串供,應對組織審查。同年8月,廣東省紀委查實李榮違規接受公務宴請、收受禮金禮品問題,並在組織函詢期間未如實向組織報告,串供隱瞞事實真相,情節嚴重。最終,省紀委決定對李榮予以立案檢查,對其採取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等處分。

    對幹部問題“抓小”,並不意味着“放大”。對重處分佔“少數”、立案審查佔“極極少數”的強調,並不意味着紀委不查大案,也不意味着將對幹部出現的嚴重問題高舉輕放。從上述案件可以看出,如果運用函詢沒有達到良好效果,並存在嚴重違紀問題時,紀檢監察機關將毫不手軟使用更加嚴厲的紀律戒尺。

    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持續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實際上,“四種形態”的實施,是關口前移,尤其是第一種形態,要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爲常態,將幹部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在法律“紅線”之上設置多道防線,旨在攔截黨員幹部從違紀走向違法,避免“好同志”淪爲“階下囚”,並不是數量和力度上放緩反腐節奏。

    以廣東爲例,數據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受理與審結的案件數均連年攀升。2014年受理的案件數增長了82.2%,其中審理廳級幹部人數比2013年增長165%;2015年受理案件數比2014年增長了162%,其中審結廳級幹部人數比2014年增長167%。

     “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以前不管的現在管了,以前放鬆的現在收緊了。”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王衍詩說。

    416日,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418日,廣東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劉志庚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421日,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原副主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龔清概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512日,外交部原黨委委員、部長助理兼禮賓司司長張昆生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一個多月以來,一個個“大老虎”被查處再次表明,反腐高壓態勢不減,強度不降,任何人違法亂紀都不要寄希望於僥倖逃脫或重罪輕罰。

    批評教育可以代替硬處理?

    不能割裂“四種形態”,需綜合把握運用、對症下藥

    【案例】

    今年129日,中央紀委公佈了2015年給予十名中管幹部黨紀重處分並作出重大職務調整的情況,這些幹部因嚴重違紀,有五人被開除黨籍,降爲科員或副處級非領導職務;有四人受到留黨察看兩年處分,降爲正處或副廳級非領導職務……25日,中央紀委又公佈了四川省省委原副書記、省長魏宏和湖北省委原常委、組織部長賀家鐵因嚴重違紀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的決定,兩人分別被降爲副廳級非領導職務和正廳級非領導職務。

     “老虎”究竟是怎麼長大的?爲什麼有的黨員幹部要麼是“好同志”,要麼就是“階下囚”?

    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熊驚峯在中紀委官網接受訪談時表示,從這些年日常的執紀審理工作中,常常發現不少“老虎”是一路腐敗、一路帶病提拔過來的。在幹部監督上,相當一部分黨組織習慣於把防線只設置在反腐敗上;相當一部分紀委只重視查辦大案要案,把法律當尺子,把監督執紀退到法律的“紅線”。

    通過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明黨的紀律,可以有效防止黨員幹部“帶病”往前走。這就好比醫生給病人看病,也得視病情輕重來對症治療:頭疼腦熱、感冒咳嗽就開點常用藥;高燒不退、炎症嚴重再使用抗生素;長了良性腫瘤、組織增生要做手術摘除……這就要求對“四種形態”綜合運用把握,決不能只強調某一種形態,忽略了其他形態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紀委“三轉”的改革深化,大多數紀檢幹部過去以辦大案爲英雄的理念逐漸得以轉變。吉林2015年對黨員幹部身上的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共談話函詢591人;江蘇防止小錯拖成大錯,今年以來共談話函詢省管幹部163人;湖南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今年13月共開展談話函詢434人次,同比增長675%……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理念逐漸貫穿於各級紀檢機關監督執紀過程中。

    在轉變片面抓大案的同時,也要防止片面偏向某一種形態。有的地方在監督執紀過程中,以批評教育軟處理代替紀律硬處理。比如,有地方黨委書記收到反映幹部問題線索後,直接對幹部進行談話提醒,根據談話效果及幹部態度來判斷問題線索是否屬實,事後並不對線索及幹部反饋進行覈實,這就容易造成線索遺漏。此外,有的地方在利用函詢要求幹部說明有關情況時,並不進行全面覈查,有的採取抽查方式,有的甚至只是作爲依據暫存起來。因此,既要重視運用好第一種形態,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使嚴重違紀的幹部越來越少,也要充分發揮後面三種形態的威懾和後盾作用,對嚴重違紀的腐敗行爲堅持零容忍。

    運用第一種形態最簡單?

    警惕“容易論”,提高能力擔當

    【案例】

    今年223日,經過江西宜春市紀委初核之後,市紀委副書記對某縣政協副主席張朝(化名)就違規放貸、投資入股旅遊地產問題進行誡勉談話。起初,張朝一直不敢直面問題,含糊其辭,認爲交代自己存在的問題就是“自斷前程”。後來在市紀委副書記中肯的開導下,張朝慢慢意識到這樣的誡勉談話是“組織在幫助我、關心我,在咬我的耳朵,讓我出出汗,扯住我的袖子,要我及時收手”。最終,他放下心理包袱,直面問題。談話之後,市紀委就其他反映不屬實的問題在一定範圍內予以澄清正名,沒有影響張朝提拔進步。張朝感慨萬分:“若不是市紀委的同志幫助我及時收手,怕是我會依然僥倖下去,必定釀成大錯。”

    運用把握好“四種形態”並非易事,尤其是第一種形態,如上述案例,如何讓被談話人放下心理包袱,直面問題,又能讓其充分認識到這是組織的關愛,考驗着談話主體的能力以及對政策法規的把握。

     “談話函詢與執紀審查中的談話不一樣,後者往往已掌握大量違紀證據,需要攻破的僅僅是心理防線,而談話函詢掌握的往往只是一般性的問題線索。因此在談話處置問題線索時,就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更加耐心做好對方的思想工作。”一位紀檢幹部說道。

    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爲了救人。實踐“四種形態”,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提高思想政治水準和把握政策能力,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從運用“四種形態”的實踐來看,確實如全會所指出,責任、力度和難度都在上升。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意味着面向全體黨員、幹部和黨組織,涉及更多監督內容,但凡黨規黨紀規範所涉及的事項都應納入“四種形態”,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量大幅增加。

    同時,對於問題線索,什麼情況下運用第一種形態,什麼情況下運用後面三種形態,都考驗着紀檢監察幹部的責任和能力。有的地方已經進行制度性探索,如廣東清遠市正在制定《清遠市談話提醒制度實施細則》,列出39種談話提醒情形,給運用第一種形態提供明確依據。

    因此,運用好“四種形態”要結合紀委“三轉”的不斷深化,在實踐中把握好政策,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各級黨委也要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尤其是運用好第一種形態不只是紀委的事,更是黨委的責任,只有如此,才能夠齊心合力,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