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雨
國慶節過後的西安房地產界,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異常熱鬧。
先是某中央媒體公開曝光深藏於西安房地產市場多年的無證銷售現象,一片譁然。隨即政府部門迅速出手,出臺了以“14條”爲代表的一系列修訂政策,規範市場、懲治無良企業。緊接着,國內某地產大鱷在西安的幾個項目連續爆發業主的“行爲藝術”,矛頭直指樓盤粗製濫造的精裝修、存在安全缺陷的電梯等質量問題,使得該開發商以往引領市場、頗受尊崇的“江湖大哥”形象瞬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迫使其一把手不得不意味深長地以一句“沒有質量的規模是不歸之路”的內心獨白,對自身的紕漏進行反思。
誠然,市場上那些“滴水石穿”的反面教訓,從來都不是“風,起於青萍之末”般單純而巧合,往往就是因爲平日裏未曾覺察或根本未曾理會、疏忽的些許瑕疵之舉,最終演變爲波瀾壯闊乃至於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如若不能給予積極、理性的認知與反饋,徹底、乾淨的解決與了斷,那麼,真正想助推行業規範提升抑或市場正能量“應運而生”的聲聲期盼,恐怕仍將是漫漫長路之上,那一聲嘆息般的“大地悲歌”。
而本文的思考,就想從這句“沒有質量的規模是不歸之路”的內心獨白說起。
質量管理,在今天看來,的的確確是企業經營管理的生命線。正如朱鎔基同志所言,“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如果不能保證質量,任何高指標都應該予以拒絕。”其意義,看似有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卻會對企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深遠影響。記得曾和做質量管理諮詢的一位大學摯交就此做過一些交流,他的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質量,絕對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的,因之,每一位企業人只有像去呵護自己的生命那樣對待質量工作,基業長青這條康莊大道上,纔會留下我們爲後世所尊崇的印跡,否則,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好一句“一切都是無稽之談”!試想,一個連自己生命都不愛惜的人,你會相信他能用真愛去感動別人嗎?一個連質量都不重視的企業,你真的認爲它會基業長青嗎?
個人以爲,房地產市場說到底,建的是房子,築的則是真真切切的服務。而談到服務,最致命、也是最根本的,莫過於品質二字。“質量好不好,客戶說了算。”是這家開發商給客戶的莊嚴承諾。這類承諾,看起來,挺美!但也正是這句“客戶說了算”,讓客戶在真的發現了問題、直接找到開發商時,得到的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而是痛徹心扉的“悔恨交加”了。於是乎,在事情尚未得到圓滿解決的時候,業主們已失去了忍耐,主動將這一事件演變爲了一場公開性的產品維權風波,令市場譁然一片。當你在售出商品的同時,給予附加在商品之上的服務品質一旦略有瑕疵之時,即便那就是一個小斑點、小閃失,也不要怪罪客戶給你最難堪的眼神和最難聽的評價,甚至是最難以置信的行爲反擊。一旦我們的企業對這點瑕疵都還要遮遮掩掩、閃爍其詞的話,那就更不要怪客戶的無情無義了。因爲,對每個企業而言,質量路線的根本,或者說質量理念的落腳點,都反映在這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的“服務”二字上。更何況,我們從事的又是以“構建生活品質”爲根本使命和宗旨的產品製造工作,考驗的是服務,關注點卻恰恰聚焦在質量上。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服務質量,就是我們企業安身立命的生命線。
生命線的界定,體現的是一個企業本能的意識素養,更展現的是一個企業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使然。這就像是共產黨人對羣衆路線的無限執着與無尚求索一樣。
羣衆路線作爲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之一,之所以堪稱爲黨成長、發展的生命線,是與黨的不平凡歷程息息相關、緊密聯繫的。不論是從黨的性質角度去認識,亦不管是從當時的中國革命實際來審視,還是從大革命與土地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去發現,黨都深刻地認識到了羣衆路線之於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是形勢與現實,迫使共產黨人進一步堅定了黨走羣衆路線的決心與信心,並最終贏得了政權,建立了新中國。通過28年的革命奮鬥史,我們清晰地注意到:羣衆路線的形成與發展,是與我們黨的成長與發展一脈相承的,也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成熟的完整過程。即:它產生於黨誕生之際,在黨的七大上正式形成爲黨的根本路線之一。羣衆路線的本質,就是一條徹徹底底的基層路線、完完全全的底層路線,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關於重慶談判》中所言,“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這一“種子與土地”的形象比喻,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黨羣關係的根本核心,那就是說:羣衆路線之於共產黨人而言,是一條堅定不移地生命線,容不得半點閃失,一旦失去,必將對黨的生死存亡產生致命性的影響。這一點,亦如習近平同志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後的數次公開場合語重心長所強調的那樣:“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羣衆、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當下,一場以務實清廉爲民爲主題的羣衆路線教育實現活動,正在全黨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個人以爲,其影響之深、意義之遠,實屬近十年來少見。這場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爲總體要求、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一羣衆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的活動,其落腳點,其實就是要重新激發羣衆對於黨的信心、對於黨員的信任,以此推動黨——這一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世紀偉業的組織煥發出其應有的勃勃生機和持久生命力!
而之於同樣期待持久生命力和生機活力的企業來說,在漫漫歷程中,莫將“有質量的規模之路”倒走爲“輕質量的不歸之路”,恐怕也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生命之路”吧!